全球贸易降温:海运集装箱“等货来”,中国外贸企业“危中寻机”

10月份,通往连云港港口的公路略显冷清。

“去年这时应该正好是对外出货的高峰期,不仅路上时有堵车,港口的集装箱也不好订。”江苏励强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祥表示,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纺织品的出口订单数量已经不如往年,而主动联系自己的货代却比去年多了不少。

面对着连续数月未见起色的海外市场,吴志祥正在考虑将一部分业务转向内销。

在2021年外贸高歌猛进之后,外需下滑的趋势在今年越发明显。高频的外贸货物吞吐量数据也显示当前外部需求的持续走弱,10月份,沿海八大集装箱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减少1.9%。其中,外贸同比减少4.5%。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指出,今年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疫情防控放松,使得过去两年激增的实物产品需求明显回落,全球通胀更是增加了欧洲消费者的刚性支出,抑制了消费需求。

另有专家指出,叠加较高的同期基数,外需正呈现趋势性下滑,预计后续中国出口的下行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应当警惕全球环境变化,同时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有效挖掘内需潜力。

海运集装箱“等货来”

去年全球出现海运集装箱“一箱难求”的局面,今年已不再出现。今年,随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季——圣诞节的即将到来,航运业却正面临着相反的“一货难求”问题。

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价格持续下降。上海航运交易所11月19日发布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周度报告显示,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306.84点,较上周下跌9.5%。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继续表现疲软,运输需求在低位徘徊,供需基本面不佳,远洋航线市场运价持续走低,拖累综合指数继续下行。

集装箱租赁和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的最新报告也显示,中国的标准集装箱平均交易价格和单程租赁费已降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10月份的数据为3711美元,11月份仍在进一步下跌。无独有偶,美国集装箱平均价格也从9月份的3609美元下降到10月份的3286美元,降幅达9%。

除了运费下降外,全球集装箱仓库也已出现空集装箱密集压仓的情况。Container xChang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Roeloffs分析,随着市场进一步释放集装箱空箱,在未来几个月内,仓库将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的集装箱而面对更大的压力。

据了解,由于集装箱运输的基本都是成品,相关联的下游行业多为销售类行业,其中运输占比最高的货物主要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家电与玩具。

吴志祥指出,由于去年出现航运紧张的情况,大量的海外用户提前向国内外贸厂商派发订单,导致去年末到今年上半年的生产线持续保持紧张状态。而进入到今年下半年,却面临订单青黄不接的情况,今年的圣诞订单也比往年少了近三成。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行业中。

高士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的前两年中,疫情防控导致的居家学习生活和远程办公需求,使得家电、计算机、网络设备等需求徒增,而中国是这些产品的主要生产制造和出口国,例如笔记本电脑90%以上产能在中国,当然这也带动了上游芯片、存储、显示等部件的需求和贸易增长,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也由此受益。

“但今年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疫情防控放松,过去两年激增的实物产品需求明显回落,进口商较高库存、国际海运运费高位回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都使得进口商补货意愿降低,全球通胀导致的欧洲消费者在能源食品等刚性需求上的支出增加,叠加较高的同期基数,都造成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幅弱于非机电产品。”高士旺说。

而随着海运市场回归供需平衡以及运价的持续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贸企业的成本压力。吴志祥的一个明显感受就是,舱位不像去年一样需要抢了,自己之前会用到一些20GP的小型集装箱出口,船运公司的要求极多。现在反而有很多货代会主动找上门,运价也从之前的5000多美金降回到往年正常的3000美金,甚至更低。

“今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有所贬值,一些订单靠着汇率价差也能增加些利润,但还是弥补不了消失的这三成订单。”吴志祥说。

中创物流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也表示,2022年三季度以来,随着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走弱,海运市场主要航线的运价出现大幅度下跌,海运费逐渐回归。预计未来海运价格跌势将有所放缓,不会像2008年干散货航运市场一样的剧烈波动。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看,运价的弱势周期应该不会改变,部分海运公司也将对整体运力进行调整。

外贸面临结构性动能转换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34.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10月当月,由于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上升导致需求减弱,以及去年基数较高等原因,以美元计算的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中国10月份出口回落,是受到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导致的需求减弱的影响。随着俄乌冲突加剧全球通胀,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收缩的货币政策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趋势,国际强劲的购买力正在消失,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正在放缓。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也在近期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进入四季度,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同时去年底高基数影响逐步显现,外贸进出口将进一步承压。

不过,感受到寒气的不只是中国。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预测称,世界经济受到多重冲击,全球贸易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失去增长动能,2023年增速将大幅下降。世贸组织认为,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进口需求将减少。上半年出口增速的几个领跑者,韩国、越南、印度等国也放慢了脚步。

印度今年10月的出口额为297.8亿美元,同比下跌16.65%;进口额为566.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珠宝、石油产品、成衣、药品等产品在今年10月的出口额同比负增长。韩国10月出口额同比减少5.7%,为524.8亿美元,进口额同比增加9.9%,为591.8亿美元,已连续7个月出现贸易逆差,是1997年金融危机连续5个月逆差之后,25年来逆差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继9月美国对我国出口的拉动转负后,10月欧元区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亦由正转负,海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持续显现。预计后续中国出口的下行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对内需的依赖将显著增强,稳增长需要在促进房地产投资企稳、保持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及争取制造业投资取得良好成绩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不过,在海外发达经济体需求回落的同时,以东盟为主的RCEP经济体对我国出口的支撑愈发明显。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自RCEP实施以来,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其他RCEP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8.4%,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15.8%,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2%。

白明表示,尽管当前发达经济体面临经济衰退,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是中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等RCEP成员的贸易均呈现积极增长态势。而且中国的出口结构与RCEP国家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劳动力、能源等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多方通过区域产业链分工协作,将有助于彼此在全球贸易中获得较多订单,从而增强出口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出现放缓,但占据我国出口总额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依然保持着较强韧性,截至10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连续29个月同比增长,其中不乏亮点行业。

以挖掘机为例,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挖掘机累计出口89457台,同比增长67.3%。

长江动力集团国际部相关负责人姚经理表示,当前我国进入了大型基建的“消化期”,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处于筑底阶段,但海外市场成为行业新增长极,东南亚、非洲等地发展周期相比而言较晚,正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期,对工程机械的需求较大。而中国的设备技术成熟、人才储备丰富,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是“刚需”。

不过,高士旺提醒,机电外贸庞大的总量背后是产业的规模优势所在,在连续2年高增长带来的高基数下,如果国际市场没有明显的新增需求,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将难以避免,而且由于中国机电产品普遍在全球产能、出口量方面占据较高比重,国际市场变化与国内出口的关联关系较强,全球需求波动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呈较强的线性关系,全球疫情和地缘政治风险将是两个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较大的两个不确定因素。

高士旺进一步指出,目前机电产品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传统产品需求下行和基数因素导致整体出口同比较弱,但机电产业整体处于技术进步、国际化程度增强、品牌化程度提升的良性发展阶段,在国内产能规模优势突出、产业链配套齐全以及国际需求高景气度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兴行业增幅明显,在国际上保持同步甚至领先,有望构成未来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

白明认为,年末乃至明年上半年的外贸情况仍然较为严峻。而结构性亮点有望为我国未来出口带来一定支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警惕全球环境变化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有效挖掘内需潜力。

本文采编:CY32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集装箱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集装箱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的需求市场发展分析、进出口市场分析、主要企业经营分析、投资授信与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