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渐行渐近,多方加速备战

1

即将于6月底正式启动运行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渐行渐近,多方加速备战。目前,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与交易系统进一步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登记交易结算相关规则、管理条例等将尽快发布,预计5月底前所有的筹备工作将完成。而首批纳入的电力企业已完成线上开户资料审核工作,目前正抓紧在4月底前完成数据填报,准备迎接第三方核查。

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2011年以来,我国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21年3月,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是全球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在此基础上,2021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2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当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也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将尽快发布登记交易结算相关规则,完成注册交易系统的进一步建设,组织做好配额分配运行测试,尽快启动上线交易。

据了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落地上海,注册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由7个试点省市以及福建、江苏共同建设。近期,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完成首批纳入电力企业开户资料审核,该系统主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具备开户、发放配额和履约等功能,将于6月底正式运行。

“企业现在忙着准备碳排放数据,要在4月30日截止日期前完成填报,预计5月份将迎来第三方核查;同时也需要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建设方面做好准备。”对于初进碳市场的企业而言,参与难度比较大。

电力行业的年碳排放量约40亿吨,全国碳市场第一批纳入的电力企业占到30亿吨以上。上述江苏发电企业人士判断,全国碳市场6月份开始首次交易,12月份完成首次履约,第一年机构、个人不进入的可能性比较高,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也可能不纳入。有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个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未来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应进一步凸显碳资产的价值,逐步降低免费配额比重,进一步扩大碳配额交易覆盖行业,统一不同地区重点排放企业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应不断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推动碳金融市场建设,同时也要防止过度金融化。

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地方上也在加快谋划。要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近日发布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碳交易试点,积极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北京此前提出,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

随着碳减排强度不断加大,企业应在推进低碳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碳资产管理能力。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卫星互联网正在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0-2019年,全球卫星产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9年2860亿美元,同比增速3.20%,其中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占比超过90%。目前,建造能够提供低成本高速互联网的卫星星座正在推动全球太空经济增长,预计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卫星互联网预计将占市场增长的50%-70%。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