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建议发放千亿、万亿级消费券,带动全民消费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任泽平团队

1

当下可以考虑发放消费券,目的在于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难关、惠民生、稳经济、提振消费、提振信心。发放范围,消费券应覆盖所有行业、按人均发放,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可用身份证辅助,带动全民消费。个别蜻蜓点水式消费券无实质意义。

消费券可以设置补贴率,比如80%,即消费满100元,使用80元,刺激使用,避免储蓄漏出,真正发挥消费券的作用。

在发放通道上,线上发行为主、多平台结合,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采用数字人民币。线上发放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覆盖范围广”、“定向精准”的特点;发放结束后可定量评估发行效果,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发放标准。

数字人民币的发放方式有助于推广改革。

在资金来源上,可以定向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发行特别国债,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既可保障消费券发行力度,又可兼顾公平,也不增加财政负担。

不用担心消费券会引发通胀。当前物价回落,需求不足,关键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扭转市场预期,提振消费已刻不容缓。

我原来也是赞同搞新老基建“以工代赈”的,但是现在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限,可能当下发放消费券效果更好。有三大好处:

第一大好处是有助于恢复居民的消费能力,打通国民经济循环,消费需求起来了,生产和投资就能够恢复,经济就盘活了,这是恢复经济的关键一招。

第二大好处是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居民度过暂时性困难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让每个人都感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共渡难关,点燃希望。

第三大好处是借此推动银行数字货币改革的普及,减轻地方本就偏紧的财政压力。

一张小小的消费券,既打通了国民经济循环,又缓解了财政压力,更收获了民心和信心,一举三得。

1消费券有助于稳经济、惠民生、打通国民经济循环,是“强心剂”

当前,我们建议发放消费券,目的在于呵护市场主体、提振消费、稳经济。基于以下考量:

一是考虑到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外需下滑、内需疲软,扩内需迫切性上升。中国已转变为消费主导的经济结构,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老基建,而稳经济大盘组合拳中,针对消费疲软的刺激措施不足。

10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下滑,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一定韧性但也出现放缓,跌幅较大的是出口、地产和消费。10月中国出口同比降0.3%,为2020年5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这与外需快速回落有关,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49.9%,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6.6%。10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9.4%。10月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大幅负增长,是主要拖累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降23.2%和23.7%,房地产投资同比降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0.5%,实际消费同比降2.74%。

无论是从绝对量消费的占比,还是增量上消费对GDP的贡献看,经济稳增长都离不开消费,而当前储蓄率上升,就业和收入放缓,消费受到压制。2011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占中国GDP的比重均超过50%;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只有-6.8%外,其余年份均超过50%。

下半年以来,稳经济大盘组合拳频出,33条一揽子政策+19条接续政策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双重加持,用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对投资尤其是基建和制造业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振。

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优化疫情防控20条、稳地产金融16条、第二支箭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市场预期改善,否极泰来,事情正在起变化。若财政直达消费,叠加市场主体信心提振,宽信用渠道打开,消费券能起到放大财政乘数的效用。

二是消费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振消费,其次是经济增长效应,通过消费形成短期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以数字货币形式发放消费券可丰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利于及时抓住数字红利;起到政策过渡作用,短期刺激消费与长期投资的拉动作用相结合。

具体而言,1)在消费方面,消费券针对一些商品的折扣,等同于降低商品的实际价格,消费者购买力增强,收入效应会使消费者增加当期的消费。

2)经济增长效应。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刺激消费的良性循环上,消费券在短期内会形成“终端需求增加—企业扩大再生产—企业用工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乐观的消费预期”的良性循环。

3)在数字红利上,数字经济、数字货币与消费券的有机结合将会发挥“成本低”、“见效快”、“杠杆效应高”、“可追踪”、“精准扶持”等优点,提升消费券的发放效果、减少腐败、助力宏观调控政策,为长期经济循环的良性发展与扩内需贡献力量。

4)政策过渡作用。比如基建投资,从项目申请到建设到对经济的提振,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在投资未发挥作用时,可通过短期消费券对经济的刺激为投资的拉动作用打下良好基础,长短期政策结合助力中国经济。

三是,呵护市场主体,以工代赈等政策都非常好,但远水解不了近火,发放消费券能够直接惠及居民部门。

消费券对民生的改善体现在:对居民而言,消费券对特定商品采取打折、满减的形式,等同于降低商品价格,优惠直达百姓,增强居民度过暂时性困难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让每个人都感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共渡难关,点燃希望。对企业而言,疫情期间部分受疫情影响大的企业停工停产,实体经济疲软,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提高会活跃零售、餐饮、文旅、体育等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的消费,对原材料投入、中间品生产和加工以及制成品销售等多环节均有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库存压力,部分行业投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等的研究表明,中小微企业是2020年消费券的受益者。2020年佛山核销的3800余家商户中有3100家小微商户,占80%;武汉核销的2506家商户中小微商户占74%。对政府而言,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得到缓解,积极财政将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对于消费券市场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体现在:一是消费券的替代效应、平滑效应和不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会挤出部分消费,影响消费券的实际效果。消费者获得消费券后,可能会增加当前特定消费品的同时减少其他消费;平滑效应会使消费者把现金存储起来用以后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出部分消费;消费预期和居民收入也会影响消费券的效果。二是社会公平方面,针对特定人群、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发放消费券可能影响社会公平,易产生寻租问题。三是消费券程序的合法性问题。目前,消费券的资金来源、发放规模、发放群体等发放标准均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缺乏相关立法部门的监督。银行法第十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刷、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四是担心引发通胀。

当前关键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扭转市场预期,提振消费已刻不容缓;政策都有利弊,放长远眼光看,消费券起到的作用利大于弊,这也是宏观调控的本质。合理的消费券设计机制能有力回应上述质疑:执行时,掌握好消费券发行力度可减轻消费的替代作用;消费券覆盖所有行业可兼顾社会公平;消费券资金来源由中央解决,制定合理发放规则可保证合法合规;当前物价回落,需求不足,发放消费券可对通胀有一定控制。

消费券是短期刺激消费的手段,在长期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稳定收入预期。消费券发放结束后,总结发放经验,分析核销数据,识别不同行业的情况、供需双方的匹配程度,短期可提高决策的精准性,更好地发挥消费券的作用;长期助推消费升级,在长期还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稳定经济运行,强化再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消费占比。

2 消费券发放的国际经验

消费券是政府运用财政收入对居民或者企业补贴的一种政策,多用于经济下行阶段,旨在修复消费。发放形式上,政府常以抵扣券、现金券或现金的方式刺激消费,国外倾向于现金补贴,国内倾向于发折扣消费券;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消费券的发放效率。消费券在很多国家(地区)都有发放先例,专家学者们对消费券能否产生刺激消费作用并无统一定论,但国内外有很多发放消费券的案例,对我国当前具有参考意义。

2020年以来,美国推出多项刺激法案,其中包含直接派发现金支票,分别于2020年4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发放到个人1200美元、600美元和1400美元,针对年收入低于75000美元的居民。现金补贴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需求增加带动美国经济复苏,但导致美国的高通胀攀升。

2008年次贷危机后中国推出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对特定群体补贴,其本质与消费券无异,政策效果显著。2009-2012年,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98亿台,实现销售额7204亿元,受此带动,社零总额增速在2009年快速止跌回升。

2020年3月以来我国各省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发放消费券,采用折扣促销和满减等形式,覆盖餐饮、文旅、家电、汽车等行业。截止2022年7月20日,全国消费券发放规模大于166亿,其中华东、华北地区发放规模在57%左右,华中、华南地区在23%左右。

3 建议

3.1 设置50%以上补贴率,针对全部居民、全行业发放

消费券发行力度要大,可发放千亿、万亿级消费券,带动全民消费。在发放范围上,消费券应覆盖所有行业、按人均发放,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可用身份证辅助;设置一定补贴率,如80%,即消费满100元,使用80元的形式。覆盖所有行业可减少针对特定行业产生的寻租现象,最大限度保证公平;设置较大的补贴率有效减少储蓄漏出,真正发挥消费券的“杠杆效应”。

中国香港特区在全民消费券的实验中做了大胆尝试,2021年中国香港特区向所有拥有香港地区永久居留证的市民发放价值5000港币的电子消费券,消费场景丰富,覆盖本地零售、餐饮和服务业商户的实体及网上店铺,短期内提振消费显著。消费券发放于8月份,2021年香港二季度消费增速低于GDP增速,而三季度消费增速已然比GDP增速高1.1个百分点,四季度消费比GDP增速持续高0.6个百分点。鉴于消费券效果显著,香港决定2022年再向居民派发1万港币电子消费券。

3.2 线上发行为主,多平台结合,有条件城市试点数字人民币

在发放形式上,线上发放为主,线下发行为辅,多平台结合。线上发放的平台类型多样,包括支付宝、微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中国银联云闪付、地方政府或企业开发的APP等。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的爆炸式增长和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提升为线上发行消费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较2021年12月提升1.4个百分点。线上发放消费券优势众多。从发放过程看,线上发放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覆盖范围广”、“定向精准”的特点。平台交易公开透明,能通过实时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和阻断刷单交易,实时跟踪每笔消费券去向,保证商户核销消费券的真实性,减少行政成本;消费券直达百姓、用时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人群定向发放。郑州2020年4月3日首批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仅用了150秒,杭州4月3日发放的1.5亿元消费券在不到100秒内发放完毕。

发放结束后,网络平台掌握大量消费支出数据和消费券流动记录,配合专业团队定量评估消费券发放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辅助政府部门衡量政策实施效果;多批次发放消费券可总结发放经验,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发放标准,更好地推广发放经验。据商务部2020年5月8日披露的信息显示,已有28个省市,超过170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190多亿元消费券,其中大多数是地方政府借助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美团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放。对于没有相应电子产品或未覆盖网络的家庭,可配合线下发放消费券辅助进行。

有条件的城市采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消费券。数字人民币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现金货币,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主要用于满足公众在移动端支付的需求,替代流通中的现金(M0),与纸钞等价。

当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正如火如荼进行,试点区域已经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试点场景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及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自深圳罗湖拉开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的序幕以来,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一直在稳步推进,北京、成都、苏州、西安等地区推出了特定场景的数字人民币消费券。

建议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消费券的目的在于:一是数字人民币红包的作用等同于消费券,且更加精准高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费水平。数字人民币等同于现金,没有利息;当前数字人民币红包不能转出到银行卡,也不能提现,只能用于消费时抵扣,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2020年12月,苏州实现了“首次数字人民币线上场景支付”,用户可在京东商城消费。二是当前我国对于数字人民币的认知还不够,还需通过数字人民币试点提升公众关注度,为数字人民币的最终落地做准备。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前景广阔、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1)从政策实施上看,可丰富政府精准发放现金、精准刺激经济的能力,利于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精准性,缩短货币政策传导链,财政资金也可直达企业。数字人民币可追溯性强,数字人民币红包可高效率地发放对困难群体的现金补贴。2)数字人民币将丰富跨境支付体系,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跨境支付体系是以SWIFT与CHIPS为核心建立的全球网络,由美国主导,假使美国在跨境支付上对我国进行金融制裁,我国金融安全将遭受威胁。3)当今世界经济已俨然全面数字化,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货币形式势在必行,提前布局可及时收获数字红利。国际清算银行最新调查报告显示,65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中约86%已开展数字货币研究,正在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的央行从2019年的42%增加到2020年的60%。4)与现有第三方支付相比,支持离线支付,支付更加便捷,可满足网络覆盖不到地区的使用,更具普惠性。

3.3以中央发行特别国债、向地方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

在资金来源上,可以定向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发行特别国债,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既可保障消费券发行力度,又可兼顾公平,也不增加财政负担。特别国债是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具有专款专用、用途灵活、不列赤字的特点。我国曾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发行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为应对新冠肺炎冲击的影响,特别国债全部转移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用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的理由是:一是今年我国财政面临减收增支的压力,税收收入下降叠加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收入进度慢于往年而财政支出较快,需要有新的开源手段缓解财政压力,而特别国债的发行审批较为灵活,不计赤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的72.9%,低于前三年同期的均值79.2%。

二是参考2007年特别国债,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是定向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定向发行对银行间流动性影响较小,公开市场操作会给债市带来一定供给冲击,但冲击是暂时的,特别国债发行对经济与消费的扩张将会熨平经济波动。

在消费券资金的分配上,出于区域间公平的考量,应由中央筹集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按比例分发到地方。当前,消费券的发放为各地自主发行,尚未出台统一发放消费券的政策和做法。消费券实质上是用财政补贴的形式刺激消费,其大规模发放势必以财政资金作为支撑。财政实力强的地区发放消费券的积极性较高,财政实力较弱的地区则无法发放消费券,二者形成两极分化的状态,不利于整体消费的增长。当下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房地产相关的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房地产市场疲软,土地财政收入大幅降低,因此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刺激地方消费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比-28.3%。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江西省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江西省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分区域投资环境分析、主要经济开发区介绍、投资优势分析、投资分析前景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