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企业做研发——安徽宣城“三清零”行动纪实

“三清零”见到实效了!目前,我市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创新成果申报!

资讯8

宣城市“三清零”行动,是在落实安徽省科技厅“两清零”部署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倒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推出“清零”举措

安徽力鑫特钢有限公司是宣城广德市的一家传统热轧钢企业,年营收近30亿元。企业此前只有零星科研活动,没有创新成果申报,科研活动氛围并不浓厚。

像力鑫特钢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2022年,安徽省科技厅在日常调研工作中发现,一些规上企业要么没有研发活动,要么没有研发机构。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缺人才、缺平台、缺资源对接渠道,缺乏完善的研发体系,科技赋能不足,很难持续发展,甚至无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为营造良好的企业科技创新生态,202210月,安徽省科技厅研究提出“两清零”,即将省内年营收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年营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次年初,安徽省科技厅发布《2023年度全省科技部门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推进方案》,提出力争当年“两清零”的企业数分别超过500家和100家。

在此基础上,宣城市主动加码,在全省率先提出“三清零”——除“两清零”外,再增加一项“10亿元以上无创新成果申报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

“三清零”的依据,是宣城市对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情况的摸底调研。

张明星介绍,此次行动全市共摸排出160户“清零”对象,其中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无创新成果申报的企业分别为122户、26户和12户。

激励帮扶并重,助力企业研发

20233月的一天,宣城市宣州区科技局局长邱霞带着“任务”,敲开了青龙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门。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邱霞多次上门,指导该企业建立研发会计科目和归集研发费用,推动企业建立研发项目立项和申报专利。

“经过帮扶,我们当年4月就获得研发费用103.3万元,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胡国祥说。

为实施“三清零”行动,宣城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市直部门、县市区、企业间三方联系服务机制,提出“一个企业、一名帮扶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项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要求。同时,推出“明白人”包保办法,即从市、县(市区)两级的科技、经信等部门抽调专业工作人员,对160户企业“一对一”包保跟踪服务。

以广德市科技局为例,他们帮助力鑫特钢成功对接了一所高校,建立了研发中心,引导企业优化电炉、连铸、连轧短流程绿色制造先进工艺,研发高附加值的优特钢产品。

2023年,力鑫特钢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200万元,申报专利3件,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该公司总经理周明夸说,“现在,我们的新产品占比明显提高,预计未来将以15%的速度逐年提升!”

一方面压实工作责任,一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惠企助企。20235月,在宣城市科技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年营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华菱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1262.3万元。

在宣城市,像华菱精工这样受益的企业还有很多。2023年,该市落实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41.76亿元,同比增长24.5%

“强化涉企政策引导,对企业很有吸引力。”张明星说,以“三清零”为推手,宣城市做到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等补助政策“免申即享”,科技创新券等专项政策“随申随享”。

企业尝到甜头,创新增添动力

一子落,满盘活。

通过开展“三清零”,相关企业积极凝练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完善研发体系,引进专业人才,推进升级改造,谋划新兴产业,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此前我们只知道埋头干事,一些标准只是按照企业自身需求在做。现在,我们不但掌握了申报科研项目的程序和标准,还建立和完善了技术保密体系。自己就是“三清零”的直接受益者。

由于地处皖南山区,高端人才招聘难一直让周心刚头疼。在“三清零”行动中,公司通过科技部门搭建的“双创”平台,从合肥成功引进一名博士,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指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在周心刚看来,“三清零”帮助企业从自发性研发向制度性规范转化,显著提升了研发能力。2023年,该公司获得发明专利7项、安徽省新产品6项,20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

2022年营业额约为19亿元的安徽永茂泰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尝到甜头的企业。“在科技部门指导下,我们将几个下属科研机构合并,筹建了安徽永茂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研究院。”该公司总经理王斌说,“有了政策激励和暖心服务的加持,企业的研发主动性自然高涨!”

张明星介绍,实施“三清零”行动以来,宣城市共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320项,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了73.6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安徽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将多措并举,把人才、平台、项目、奖励等科技资源优先向企业倾斜,更好发挥科技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采编:CY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相关推荐

光遗传学应用实现突破——新型光控脑细胞“开关”问世

光遗传学是一种通过生物工程改造特定细胞,使其包含能充当开关的光敏蛋白的技术。携带光遗传开关的神经元和神经细胞,可用于研究不同细胞如何参与各种脑回路和行为模式。

2024-05-28

“电子蛛丝”可制成无感传感器

受蜘蛛丝启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自适应且环保的传感器制作方法。这种纤维传感器直径约为人头发丝的50分之一,重量极轻。无论是手指或花瓣,都可以直接在其表面无感印刷。这种低能耗、低排放的增强型生物结构新方法,在医疗保健、虚拟现实、电子纺织品以及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电

2024-05-28

“小麦—冰草”远缘杂交新种质亮相

90个“小麦—冰草”远缘杂交高产、稳产、强筋新品系(种)亮相。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介绍,此次展出的新品系(种)有三个共同特点:首先,与现在生产上推广种植的品种间遗传差异大于60%;其次,新品系(种)有20—40个姊妹系,以便尽可能解决国家区域试验过程中以及未来推广区域的不同要求;最后,研究团队对每

2024-05-27

首个室温拓扑量子模拟器问世,有助研究物质和光的基本性质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制造出首个在室温下运行的强光物质相互作用拓扑量子模拟器,其宽度与人类发丝相当。这一装置将帮助物理学家研究物质和光的基本性质,支持从医学到制造业等诸多领域高效激光器的开发。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24日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2024-05-27

宝钢:“黑灯工厂”大幅提升劳动效率

整片作业区域几乎没有照明,无人天车在空中自如滑动,精准地吊卸钢卷,整个流水线上没有一名工人,只有24小时“在岗”的机器人和机器繁忙作业的轰鸣声。

2024-05-26

六部门出台方案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电影局、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24日联合对外发布《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引导推动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更新一批设施设备,保持相关投资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