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球蛋白行业概述
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二、免疫球蛋白行业政策
近年来,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血液制品行业发展与创新,同时带动免疫球蛋白行业快速发展。《血液制品生产智慧监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指出:推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智慧化建设,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计划要求每年指导三分之一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完成智慧化建设工作,通过三年行动,基本实现全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生产、检验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免疫球蛋白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免疫球蛋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主要为血浆采集、化学试剂、成药技术、检测设备等;产业链中游为免疫球蛋白行业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为免疫球蛋白行业应用领域,主要为医疗领域、生物制药研发、科研机构等。
2、产业链上游
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血液制品,上游原材料主要来自于采浆站,数据显示,中国采浆量呈现上涨态势,2023年中国采浆量为12079吨。
四、免疫球蛋白行业发展现状
免疫球蛋白是生物制药研发的重要原料,用于生产各种抗体药物和免疫治疗产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免疫球蛋白的需求不断增加。数据显示,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涨,2023年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市场规模为159.17亿元。
免疫球蛋白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治疗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例如,人正常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导致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供给量上涨,2023年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供给量为2739.52万支。
2018-2020年,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受者从低或者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不少免疫力弱的人都选择注射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价格不断上涨。近些年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价格随着供给量上涨而逐步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价格为581元/支。
五、免疫球蛋白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免疫球类蛋白市场集中度较高。2023年中国免疫球蛋白类产品全渠道放大销售额,其中静丙占比70%以上,2018-2023年CAGR为13.02%。2023年行业CR5为74.07%,前五名企业分别为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远大集团、华兰生物。
2、重点企业分析
上海莱士整体规模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领先,是国内同行业中结构合理、产品种类齐全、血浆利用率较高的领先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公司目前共有上海、郑州、合肥、温州、南宁5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产品覆盖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三大类,是目前国内少数可从血浆中提取六种组分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同行业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血液制品生产及销售收入为78.21亿元。
六、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发展趋势
基因工程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基因编辑和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制备出更高纯度、更低免疫原性的免疫球蛋白产品,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蛋白分离纯化技术将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免疫球蛋白的纯度和质量。免疫球蛋白在罕见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免疫球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将逐渐增加,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基于大数据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设计,以及与其他疗法(如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病毒灭活工艺的改进将提高免疫球蛋白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产品质量。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免疫球蛋白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