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油服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页岩气助力油服行业增长「图」

一、油服概述

油服行业全称为油田技术服务和装备行业,是指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的过程中,从事物探、钻井、测井、录井、固井、完井、井下作业、工程和环保服务、开采油气、修井和增产等技术服务,以及相关的装备、工具、液体和耗材制造等细分行业的统称。石油服务产业链可比较简单地分为勘探、开发、储运、炼制、销售、化工等环节。油服行业位于石油产业链上游,直接为石油勘探及生产提供服务。因此,石油产业链上游的勘探及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油服行业的发展,而产业链下游对油服行业的影响较弱。

油气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油田技术服务是指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过程中为其提供的工程和技术服务的总称。国际范围内,油田技术服务标准定义包括5大板块32项服务:物探、钻完井、测录井、油田生产和油田工程建设5大服务板块,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钻井完井、测井录井、油气开采、油田建设等方面。油服公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油田服务和设备提供商,这些公司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提供各种所需的设备产品,以及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了地球科学、测井、录井、固井、环保技术等服务以及钻头、钻井液、管道、仪器仪表等产品;另一类公司是专业钻井承包商,这些公司专门提供陆地、海上石油钻井承包服务。

2017年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约为2335.2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5%,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持续大幅萎缩。钻完井服务板块市场规模为1214.3亿美元,占总市场的52.0%,油田工程建设服务板块市场规模570.5亿美元,占总市场的24.4%;油田生产服务板块规模约为373.6亿美元,占总市场份额16.0%;物探服务板块市场规模为60亿美元,咱总市场份额2.6%;测录井服务板块市场规模为116.8亿美元,占总市场份额的5.0%。

2017年油服市场五大板块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油服装备主要是指各种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环节的机械设备等,包括整机装备和配件。整机装备包括陆上钻井所用的钻机、海上钻井所用的钻井平台、抽油机、采油树、压裂车、测井仪、录井仪等,配件包括钻头、钻杆、液压件及电子元器件等。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油服工程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二、国内外油服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油服行业竞争充分,市场集中度较高

全球油服行业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充分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巨大的油服市场使得国外油气田设备与技术服务业各类规模企业并存,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以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哈里伯顿(Halliburton)和贝克休斯(Bakerughes)为代表的国际油服巨头普遍起步较早,在经历几轮周期后通过内生发展及外延并购向全产业链延伸,目前基本涵盖包括物探、钻完井、测录井及油田生产等作业环节,具备一体化油田技术服务能力,实力雄厚,占据大部分市场,在各个细小领域都也占据了比较大的优势。近些年国民油井(NOV.N)以及威德福(Weatherford)也发展迅速。除此之外,在细分市场也涌现出一部分领头羊,如物探服务板块的法国地球物理公司(CGG)、专业钻井服务公司越洋钻探(RIG.N)、Sea rill等公司。

以测井和钻井服务为例,三大油服巨头在全球测井服务领域占据约73%的市场份额,在定向钻井服务领域占据68%的市场份额。这两种服务能力的竞争优势是3家公司涉足其他细分领域并成为国际油服一流企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2、国内国企主导,民营企业快速成长

国内油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国有油服公司、民营油服公司和外资油服公司。我国油田服务行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化运作,行业区域性和系统性(不同石油集团系统内企业业务相互渗透率低)壁垒较高。同时油田服务行业的高门槛以及相对较难获得的三大石油集团内部系统入网资质,前期阻碍了一部分优质民营企业的进入。数据显示,国内油服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据约85%的市场份额,剩下的部分被民营企业以及外企所瓜分,分别占总份额的10%和5%。三桶油旗下油服公司主要包括:中石油旗下“五大钻探公司”(长城钻探、大庆钻探、西部钻探、川庆钻探、渤海钻探)、中油测井、宝石机械等;中石化旗下的石化油服、石化机械等;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等。民营油服企业主要参与者包括杰瑞股份、中曼石油、通源石油、惠博普、安东油服等。

国内油服市场参与者

国内油服市场参与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全球油服现状

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直接影响油气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进而影响油气公司的资本开支计划,而油气公司的勘探开发支出直接对应于各油服公司的收入规模,因此油服行业景气度直接受油价影响。当原油价格低于30美元/桶时,大多数地区的原油开发将无法实现盈利,石油公司扩产意愿下降,供给端产能将收缩;当油价涨至55美元/桶以上时,绝大多数国家的原油开发可以实现盈利,石油公司扩产意愿增强,石油供给增加。

1、国外市场现状

随着油价回升,油服市场呈现出底部复苏的态势,2017年油服市场规模达到2335.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5%,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持续大幅萎缩。国内外大型油服公司的业绩均逐渐改善,以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为例,2017年两公司收入均恢复正增长,但由于历史负担的原因,净利润仍为亏损状态。截止到2018年第三季度,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的净利润分别为16.0亿、9.9亿美元,同比分别为113.4%、174.7%,两公司业绩均实现大幅改善。

2、国内市场现状

2015-2016为行业低谷期,大部分公司收入负增长,2017年,除海油工程之外,各公司收入增速实现正增长。截止2018Q3,大部分公司延续了复苏态势,其中石化机械、杰瑞股份和通源石油收入增速均超过40%,分别同比增长44.4%、41.9%、140.9%,其中通源石油受益于北美油气复苏收入增速表现突出;中曼石油因为俄气项目影响收入负增长,剔除该影响后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15%。由于海洋油气开发复苏较慢,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复苏弱于陆上油服公司,2018前三季度海油工程营收同比下滑-2.9%,中海油服营收同比增长16.5%。

国内油服公司收入情况

国内油服公司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企业性质来看,当行业复苏时,民营企业改善速度较快,尤其是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例如中曼石油、杰瑞股份和通源石油,2017年三家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88.6%、43.2%、51%。

国内油服公司海外收入及比例

国内油服公司海外收入及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部分国内油服公司在2016年毛利率触底后,2017年开始毛利率回升。2018年前三季度,各公司毛利率改善情况出现分化,其中石化油服、石化机械、杰瑞股份、通源石油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5.9/1.5/4.1/13.3个百分点;而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中曼石油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5/13.1/20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油服行业趋势

页岩气进入爆发期,国内油服企业迎来发展良机。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全球可开采的页岩气总储量预计达到206.7万亿立方米,这一总储量相当于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3.67万亿立方米)的58.5倍。在各国储量方面,中国可开采的页岩气储量达31.6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一。

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我国2020年页岩气产量力争达到300亿立方米,203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1000亿立方米。再结合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天然气总产量的规划,预计页岩气将成为未来几年天然气自产的重要增量,2018-2020年的复合增速约为48%,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提升至15%。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三家石油央企为主的油气上中下游市场的产业生态链。但是社会参与度不足和经济效益问题制约了中国页岩气更快速的发展。中石油页岩气主产区为川南页岩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泸州、内江和云南昭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交通条件较差,勘探开发困难较大,如果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只依靠中石油内部的油服公司显然难以消化。为加快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石油逐步开放钻井作业市场,国内民营油服公司在该领域的参与度持续提升。

目前中国压裂车存量在2000台左右,其中1800水马力车型850台左右,2000水马力车型850台左右,2500水马力车型300台左右,合计约400万水马力,远少于美国存量2300万水马力。我国页岩气的主力区块大多埋深较深,因此开采以大车型为主,目前的主流配置是2500型压裂车,2000水马力以下车型主要用于常规井压裂。目前一套压裂车组包括20台2500型压裂车、2台130吨混砂车、2台仪表车、1台管汇车及其他配套设备,一套机组每年作业20口井,即每口井需2500水马力/年。中国若要完成2020年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的目标,需要在2018-2020年内增加1425口新井,即平均475口新井/年,合118.75万水马力/年,而目前国内现存2500型压裂机组仅15套,即75万水马力/年,压裂设备需求缺口为43.75万水马力。每水马力的新增需求对应的设备销售额约7000人民币,则2018年压裂市场增量需求对应增量压裂设备空间约为30.6亿人民币。 

本文采编:CY345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油服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油服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现状、重点企业分析、发展前景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