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行业供需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图」

一、公共图书馆数量及从业人员分析

公共图书馆肇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英美,迄今已有近170年的历史。中国公共图书馆则兴起于20世纪初,较欧美公共图书馆大约迟滞了半个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兴起是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其发展也一直与国人对公共图书馆理念的认知、传播与实践息息相关。因为睁眼看西方的公共图书馆,才有了对公共图书馆理念的认知,又因为有了公共图书馆理念的认知,才有了公共图书馆理念的传播和实践,进而催生了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并由此演绎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独特发展道路。

以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为标志,中国公共图书馆正式迈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比上年末增加10个。2018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7602人,比上年末增加3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6632人,占11.5%;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18622人,占32.3%。

2011-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

2011-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1-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

2011-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公共图书馆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公共图书馆的供需情况分析

2018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595.9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5.3%;图书总藏量103716万册,比上年末增长7.0%;阅览室座席数111.68万个,比上年末增长4.9%;计算机22.35万台,其中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4.63万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8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14.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4平方米;全国人均图书藏量0.74册,比上年末增加0.04册;全年全国人均购书费1.77元,比上年末增加0.07元。

2011-2018年全国人均图书藏量

2011-2018年全国人均图书藏量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局

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7263万个,比上年增长7.8%;总流通人次82032万,增长10.2%。书刊文献外借册次58010万,比上年增长5.3%;外借人次25814万,比上年增长1.2%。

2011-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

2011-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局

2011-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书刊外借册次

2011-201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书刊外借册次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局

三、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素质相对较低

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自身观念较为落后,加之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接受系统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因而自身业务能力一般,思想上容易无法接受甚至排斥新鲜事物,不能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根本上造成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发展停滞不前,这也是影响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2、人性化管理制度缺乏

公共图书馆自身属于一个服务单位,其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读者,因此,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然而,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都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措施,没有绩效和奖罚制度,长此以往,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主要以单方面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没有切实考虑读者的需要,不能站在服务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与读者的沟通交流,造成馆内读者逐渐减少、图书资料的使用率逐年降低、借阅量明显下降、公共图书馆缺乏知名度等问题。

3、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普遍缺乏科学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导致公共图书馆规划建设无法落到实处,同时,现有的规章制度又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缺乏有效且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公共图书馆发展缓慢,成效不理想。而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其相对区域较为分散,各个区域的职责和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影响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一致性,为公共图书馆管理措施的优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4、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管理者都缺乏创新管理理念,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导致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与社会发展完全脱节。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常规以纸质版图书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现在仍有不少公共图书馆都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即使有些图书馆安装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没有让系统实现普及使用,这就导致其管理水平和方式受到了较大影响,因而无法实现全面的发展。同时,很多公共图书馆也没有设置现代化的检索系统和交流平台,信息更新速度较慢,影响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我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系统设备不完善,这就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整体的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资金浪费和其他安全隐患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惠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面窗口。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管理者需要积极向本级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申请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扩大馆舍建筑面积、增加馆室数量、增设馆室功能及改善馆室阅读环境等一系列图书馆改造项目,做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馆内各种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在确保图书馆日常服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科技化等综合服务水平。

2、调整人员结构

随着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工作人员自身的限制因素也应不断调整,例如,变更管理人员结构、逐步精简人员编制、合理分工、减少人工工作量等等。同时,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应加强考核管理,对于不符合公共图书馆工作要求,跟不上其发展步伐的工作人员,做出调岗或是辞退处理,构建起一支专业化、有责任心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于年轻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培养,原因在于,年轻人相对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工作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因而对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变革更加能够接受和适应。另外,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应该建立明确的赏罚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责任,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遇事不推脱,敢于担当,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表现优异的个人,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

3、转变管理理念

公共图书馆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就需要转变管理理念。首先要选出年轻的管理者,或者由业务熟练的年轻人协助管理者,在他们的带领下,更新管理思路,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管理措施,监督管理执行,为公共图书馆融入新鲜血液,满足年轻阅读者的需求,这也是公共图书馆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主动学习和掌握各地在公共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及本区域当前的具体情况,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管理道路。再次,要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网络、自媒体等多种信息推广模式,对馆舍位置、馆藏书量、馆内设施、馆员风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周期性的宣传,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整体面貌看得见,读者才能走进来,坐的住,以此来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知晓度与口碑。

4、组织多种类型的读者活动,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以往公共图书馆都十分强调自身的品位,过于追求高大上,而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甚至形成了一种深闺无人知、曲高和寡的局面。因此,图书馆为了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就需要逐渐走进广大读者,逐步改变以往的尴尬局面,例如,图书馆可以设立自己的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定时向读者推送活动信息和图书更新情况,时刻保持读者对图书的新鲜感;另外,还可以针对读者群体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读书会和分享会,邀请知名作家、学者与读者开展交流活动,让更多的读者体验到传统图书馆阅读的乐趣,进而更加愿意走进图书馆,参与图书馆的活动。

5、公共图书馆需引入更多现代化的阅读和服务设施

当前我国图书馆更加倾向于传统的阅读模式,服务的对象也以学生和学者为主。而图书馆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因而图书馆需要引入更多现代化的阅读和服务设施,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人性化水平。例如,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免费WIFI服务,或者设置平板电脑服务和电子书籍租赁服务等,还可以通过动脉点击书、电子阅报机、自动化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等设备,提高读者阅读的能动性与趣味性。

同时,图书馆也可配置咖啡厅、儿童活动室和残疾人阅读室等设施,从而满足一些特殊类型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的亲和力。

6、让图书馆走进家庭、农村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全民阅读目标的达成也需要以每个家庭为基础。因此,图书馆可以组织读者开展家庭阅读日活动,在社区、街道等人口密集区域举办“书香家庭”选举活动,让每个家庭都参与其中,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浓郁氛围和文化积淀,从而打造全民阅读的新气象。农村是我国图书馆建设的薄弱环节,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阅读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农村儿童的父母对子女幼儿时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看重,因此,公共图书馆走进农村势在必行。

在现有阶段,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基层图书馆、农家书屋相结合,在保护图书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将农家书屋纳入图书馆交流活动中,从而编织成一个图书交流网络,为乡村地区的读者提供更多阅读选择,帮助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布局状况研究、布局案例研究、运营管理建议、市场及战略布局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