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经情报网为您提供金融机构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政策环境、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资讯,让您第一时间获得全面的金融机构行业信息。
2022年金融机构布局养老金融走上“快车道”。银行业方面,第二批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迎来“首秀”,养老储蓄试点渐行渐近;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在创新产品等方面稳步推进,截至6月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件数19.6万件;基金公司持续完善产品线,提升相关产品收益。
作为一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二是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定向支持相关领域。
新市民金融需求旺盛,在政策指导下,围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将开辟金融服务蓝海,有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而从投资端来讲,投资者也逐渐青睐专注于环境保护、 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的投资项目。
数据显示,未来40年,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的投资将在百万亿元级别。会议期间,多位业内及机构人士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展开讨论。
2021-2026年中国金融机构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投资前景、投资机会与风险、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2020-2025年中国金融机构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投资前景、投资机会与风险、投资战略研究、 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果你的信用卡欠了10万,你可以问朋友借1万还进去,然后再套现出来,再还1万。重复10次,你就还完银行了,最后再取出1万,还给你朋友。”黄昕随便分享的一些还款小技巧视频,播放量能达到数百万,点赞十几万。
三月初国内股市反弹,欧美股市下跌,于是不少人认为中国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因为A股估值水平处在历史低位,国内疫情又得到了较好控制,而欧美的疫情却失控了。如今,美国的新冠确诊人数仍在创新高,资本市场大幅震荡,但全球资金却大规模流向美国,到底谁是避风港呢?疫情之下,“去中国化”的思潮渐渐泛起,我们该如何应对?
据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部分规制已陆续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在制定和发布过程中,银监会尽量减少外溢负面影响,减少叠加共振,加强与市场和机构沟通,同时注重从全局出发,规章制度不仅放在银行业考虑,还放在整个金融、经济和社会大框架下统筹兼顾,充分评估各项制度对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影响。目前成效初显,银行业“脱实向虚”初步遏制,违法违规情况明显减少,一些金融监管盲点与空白点开始有章可循,银行的风险和合规意识得到增强。